作者: 胡德光 来源: 发表时间: 2020-06-18 10:06
曹县朱洪庙乡李辛集村,与河南省商丘市搭界,一河之隔,脱贫任务艰巨。
“李辛集村有702亩耕地,村民收入主要以蔬菜、黄桃、油用牡丹等经济作物和农作物支撑。”说起李辛集村的情况,贺天奎知根知底,好似村子里土生土长的人。
其实,贺天奎不是李辛集人,而是市烟草专卖局派李辛集村的“第一书记”。来到村子后,贺天奎就一直盘算着,怎样打好脱贫攻坚战,力保老百姓脱贫不返贫?
治病抓药,把脉问诊是关键。为找准扶贫方向,贺天奎坚持多走、多看、多问,“多去村里大街小巷、田间地头走走,了解村容村貌和生产地理环境;多看一看村内五保户的生活状况,了解五保户生活所需,宣传相关扶贫政策;多问村‘两委’班子成员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和村民对相关扶贫政策了解多少。”贺天奎告诉记者。
一次,贺天奎在和村干部王付中、赵红走访时发现,村中五保户有做饭不便问题后,便立即向上级单位和部门汇报,协调资金购买煤气灶及燃气,送到五保户家中,并手把手教给他们使用方法。
班子强了,齐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更有力量。“刚到村里报到时,我发现村委办公设施老旧,卫生条件差,党员活动室党建制度和文化宣传标语不健全,大大影响了村党建工作的开展。”贺天奎向记者描述道。
为此,贺天奎通过与有关部门协商,协调资金购买了空调、办公桌椅,安装了楼道防护栏,制作了党建制度和文化宣传标语。阵地有了,贺天奎还引导村“两委”开展党建工作,坚持高标杆定位,高标准落实,进一步健全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建立健全村务公开,增强组织战斗力,开拓创新、精诚团结,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。
年初,一场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来,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那些日子,李辛集村的村民经常听到大喇叭里传来贺天奎的声音,“各位村民,疫情形势严峻,一定要做到不信谣、不传谣,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的……”
疫情期间,由于消毒液、口罩等防疫用品短缺,给村子的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。经过与村委班子研究决定,贺天奎和党员干部带头捐款,购买了1.6吨消毒液,630个口罩,在第一时间发放给村民,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。
随着疫情形势逐步稳定,如何复工复产弥补损失,又成了贺天奎思考的问题。“农村要发展,产业支撑是关键。”他认为。
凭借本来就有的蔬菜种植基础,贺天奎协调使用后方单位15万元捐赠资金及村内自筹的5万元,在村里建设了高标准蔬菜大棚5000多平方米,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左右。
“越是困难,越不能丢了精气神。”贺天奎说,“相信李辛集村一定会与全国人民一道,实现小康梦。”
记者 胡德光